琉璃瓦(包括傳統陶土琉璃瓦、現代水泥琉璃瓦等)的材質特性(脆性、多孔性、釉面敏感性)決定了其存儲環境需嚴格控制溫濕度、避免物理損傷和化學侵蝕,以保護釉面完整性、結構強度和使用壽命。具體要求如下:
一、溫濕度控制:核心防潮濕與極端溫度
濕度要求
存儲環境相對濕度需保持在40%~60%,避免潮濕(濕度>70%):
陶土琉璃瓦坯體多孔,易吸水,潮濕環境會導致坯體含水率上升,若遇低溫(<0℃)易因凍脹產生裂紋(尤其北方冬季);
釉面長期接觸潮氣可能滋生霉菌,或因水汽滲入坯體與釉面結合處,導致后期鋪裝后釉面剝落;
疊放時瓦體表面若殘留水分,可能導致粘連,分離時易劃傷釉面。
潮濕地區需在倉庫內放置除濕機,地面鋪設防潮墊(離地≥10cm),并確保排水通暢(防止雨水倒灌)。
溫度要求
避免極端高溫(>35℃)或低溫(<0℃):
高溫暴曬(如露天存放)會導致釉面加速老化、褪色(尤其深色釉瓦吸熱明顯,易導致釉面開裂);
低溫環境下,若瓦體吸附水分,會因“凍融循環”(水結冰膨脹)破壞坯體結構,導致瓦體酥脆。
理想存儲溫度為5℃~30℃,且溫度波動不宜過大(避免熱脹冷縮導致瓦體微裂)。
二、存儲場地與堆放規范:防壓、防碰撞、防變形
場地選擇
優先選擇室內干燥倉庫,避免露天存儲(若臨時露天存放,需搭建防雨防曬棚,棚頂傾斜度≥30°以快速排水,地面鋪塑料布+木板隔絕潮氣)。
場地需平整堅實,避免地面沉降導致堆垛傾斜倒塌;遠離震動源(如叉車通道、施工區域),防止瓦體相互碰撞產生暗裂。
堆放要求
堆疊高度:單堆高度不超過1.5米(約15~20片,視瓦體尺寸而定),避免底部瓦體長期受壓變形(尤其弧形、波形瓦,受力不均易翹曲)。
分層緩沖:每5~8片瓦之間墊一層軟紙板或珍珠棉(厚度≥3mm),避免瓦體直接摩擦導致釉面劃傷;上下層瓦體需對齊,防止局部受力集中。
分類堆放:按規格(尺寸、造型)、顏色、批次分開堆放(不同批次可能存在色差),破損瓦(缺角、裂紋)單獨存放,避免擠壓完好瓦體。
三、防塵與防腐蝕:保護釉面與坯體
防塵措施
長期存儲(>1個月)需用透氣防塵布覆蓋堆垛(禁用不透氣塑料布,防止內部潮氣積聚),防止灰塵附著釉面(尤其淺色瓦,灰塵滲入釉面微孔后難以清理,影響裝飾效果)。
每2周用軟毛刷輕掃表面灰塵,避免粉塵堆積。
防腐蝕
遠離腐蝕性物質:存儲區禁止堆放水泥、石灰、酸堿溶液等,避免揮發的腐蝕性氣體(如氫氧化鈣、酸性蒸汽)侵蝕釉面(導致失光、變色)或陶土坯體(降低強度)。
海邊或工業區(含鹽分、硫化物)需加強防護,可用塑料膜包裹堆垛,防止鹽霧、工業粉塵加速瓦體老化。
四、其他注意事項
避免陽光直射:室內存儲需遠離窗戶或加裝遮陽簾,防止紫外線長期照射導致釉面褪色(尤其有機著色劑的釉瓦)。
禁止重壓:瓦體上方不得堆放重物(如工具、建材),避免局部受力導致釉面碎裂或坯體斷裂。
標識管理:每堆標注生產批次、入庫日期,優先使用較早入庫的產品(避免長期閑置導致性能退化)。